【审核评估巡礼】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踏数字化浪潮,推信息化赋能,培养高素质信息技术类应用型人才

作者: 时间:2024-09-05 点击数:

编者按:为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学校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系列专题,展示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湖南省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数字化产业蓬勃发展和学习范式深层次变革的推动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企业紧密联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信息人才。

 

01

学院简介

2000年,基于原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的计算中心、计算机教研室以及湖南纺织专科学校计算机科学系的建设基础,正式成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8年,该系更名为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244月,学院次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坚持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现开设有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5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工智能专业为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080717T)本科新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获批“湖南工程学院与新西兰维特利亚理工学院合作举办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网络工程专业获批为工信部特色化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首批建设试点。

图1 专业介绍

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27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85%以上。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人,湖南省“121”工程人才(第二层次)1人,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8人,湖南省优秀教师2名,湖南省青年教学能手1人,校“教学名师”4人,校优秀教师5人,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4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800余人。

学院近3年获批建设“智能纤维和穿戴设备”湖南省院士工作站、“智慧物流无人驾驶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矿运装备与智能系统”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年学院的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获批认定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此外,学院还拥有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湖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湖南省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2个、“人工智能+X”湖南省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湖南省人工智能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个。


02

“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对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组建“人工智能+X”专业群,各专业均融入“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新结构,一方面将传统专业课与人工智能进行交叉和延展,另一方面增设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实现专业方向学科交叉融合转变。通信工程等专业从2022版人才培养计划开始,开设人工智能导论作为专业必修课,并增开智能质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方向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搭建了“智能质检”、“智能产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无人车”、“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企业实践项目平台。2024年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微专业面向全校招生,已录取学生来自生物工程、金融工程、自动化等十余个专业。

2 人工智能校内实训平台


通过“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既具备人工智能技术背景又懂得特定领域知识,能够利用多种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03

“对接-渗透-交融”与产业协同育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学院与宝德、科大讯飞、智慧眼、湖南省邮电设计规划院共建了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1。与华为、TI和惠普等知名企业共同建立了6个校企合作实验室;网络工程与通信实验中心以及网络与通信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践示范中心;“人工智能+X”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基地,校企联合开设课程自然语言处理、通信技术实训6门。

3 校企联合开设课程教材

与厦门灵云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杉岩、美国VMwareZStake等行业头部企业开展云计算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并将与华为,拓维信息等国内头部企业合作开展鸿蒙系统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云计算卓越工程师课程。引入了全球顶级云计算厂商VMware的工程师认证课程,国内顶级云计算厂商云轴和网络安全厂商奇安信的初级工程师认证课程,通过认证考试后即可获得三大顶级厂商的技术工程师认证证书。通过企业的参与,使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前沿和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确保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4 云计算卓越工程师课程生命周期

5 中国教育报关于我院云计算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报道


04

信息化技术助力智慧教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现已在智慧树、学银在线、中国慕课、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建成40多门线上课程。并依托互联网、知识图谱、大数据和AI等技术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 OSC 管理系统及虚拟AI助教。学院引入万维、PTA算法设计在线评测系统,线上完成计算机操作和语言编程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课后练习、考试以及编程能力强化训练等教学和管理环节。近年来,学院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竞赛中分别获得省一等奖2项,校一等奖1项,湖南省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宋丹教授多年来研究以信息化助力智慧教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教改论文3篇,全国计算机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教育部“智慧之星”称号,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6 信息化教学成果


05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实践创新能力

为增强学生程序设计与实现的基本能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学院面向大一学生建立了“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强化训练中心”,程序设计类实验辅助教学平台(PTA),每周固定两次上机训练,两周一次的测验考核,设专任教师进行辅导答疑。近五年来,平台注册用户超过2000人,实现了大一学生的全覆盖,一学年学生平均刷题量超过200/人,程序提交次数累计超过100万次。

面对大二及以上的高年级学生,学院为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了“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立了高效务实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由24位指导老师牵头,建立了 18个创新创业团队,共有创新创业实验室18间,面积10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学生350人,实现了“一学生一卡位”。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申请加入老师的实验室,开展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

1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

实验室名称

指导老师

方向

ACM程序竟赛实验室

王宁、宋丹

程序设计语言、算法分析、算法应用

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

胡瑛、彭德义

人工智能、无人驾驶

物联网创新实验室

胡瑛、乔汇东

机器学习、模式识别

智能创新实验室

郭鹏

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工智能医学图像领域

计算机网络工作室

张晓清

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以及管理与维护

网络安全实验室

张晓清

网络安全

互联网创新工作室

唐志航、唐北平

PHP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SEO、微信公众平台开发

软件工程实验室

邬思奇、曾赛峰

程序设计语言、Web前端技术、JavaWeb后端技术

系统与安全实验室

邓作杰

人工智能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

计算机视觉实验室

田娟秀

图像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

模式识别实验室

曾莹

模式识别

软件工程实验室

曹桂红

程序设计语言、Web前端技术、JavaWeb后端技术

Web应用开发实验室

刘长松

计算理论、程序设计语言、Web应用开发

互联网应用软件技术实训室

张铁楠

前端开发技术、JAVAWEB后端开发技术、项目开发流程

机器学习实践创新实验室

彭祯

嵌入式底层开发、上层模式识别

智能医疗创新实验室

彭梦

人工智能、医疗相关的智能系统和算法、计算机编程

智能网联技术及应用实验室

张细政、卢张宇

智能网联技术

区块链实验室

欧阳湘江

机器学习、区块链

学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积极主持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参加学科竞赛;并对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进行学分认定。在创新创业机制的激励下,90%以上的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了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等共计19项学科竞赛活动。学生学术氛围浓厚,创新创业成果丰硕,累计共有国家级立项10余项,设计立项20余项。学院近3年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获国家级奖励4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近400项。

7 学生获奖情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不断努力和提升。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信息学院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大智移云”时代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

(审核:黄先威 毛晓华 彭小敏)